您的位置:首页>栏目首页 > 会展 >

天天热消息:存款利率刚性难降僵局已破

2023-06-22 00:56:50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

无论是2020-2021年“贷款利率下降、存款利率刚性”的不对称局面,还是2022年升级为“贷款利率下降,存款利率上升”的背离局面——此次存款下调的最大意义在于打破了“存款利率刚性难降”的僵局。

本刊特约作者 文颐/文

6月8日,工行、农行、建行、中行、交行和邮储银行六家国有大行集体下调存款挂牌利率,其中,人民币活期存款利率下调5个基点至0.2%,二年期人民币定期存款利率下调10个基点至2.05%,三年期和五年期挂牌利率均分别下调15个基点至2.45%和2.5%。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随着LPR下调,银行贷款利率承压,而负债成本相对更加刚性,因此,净息差持续收窄的压力不断加大。根据银保监会公布的数据,2023年一季度,银行净息差已下滑至1.74%,为历史低位,在此环境下存款利率下降是大势所趋。自2021年以来,监管对于存款利率进行了多次调整,有助于缓解银行负债成本压力,对净息差形成一定程度的支撑。

2021年6月,在央行指导下,存款利率自律上限由基准利率浮动倍数改为加点确定;2022年4月,存款利率挂钩有一年期LPR和十年期国债利率;2022年9月,六大行率先主动下调存款利率,随后部分股份行和中小行跟进;2023年4月,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在定价行为考核中引入存款利率市场化定价情况的扣分项;2023年5月,通知存款、协定存款等活期存款品种的利率均有所下调。

2023年6月,国有银行二次下调存款利率。此次下跳为继2022年9月以来六大行第二次下调存款利率,经测算,将缓解六大行负债成本2.28BP,提升六大行净息差2.08BP。测算条件为:(1)以2022年六大行存款平均结构进行测算;(2)假设六大行定期存款中一年期及以下、二年期、三年期和五年期平均存款余额相同。

此次虽然对各期限存款利率均有调整,但调整幅度相对较小,未来存款利率仍有下降空间。六大行再次带头调降存款利率后,预计后续中小银行或跟随调降,有助于减轻行业整体的负债压力。参考2022年9月,六大行首次调降挂牌利率,在监管引导及负债成本压力较大的情况下,中小银行陆续调降存款利率。

应对存款形势之变的调整

上市银行数据显示,在2020-2021年降息的影响下,存贷款成本率表现为“贷款下降、存款刚性”的不对称局面,即贷款利率降幅较大,而存款利率仅微幅下降或保持不变。这一 局面在2022年升级为“贷款下降,存款上升”的背离局面。

2022年总存款成本率上升的第一个原因在于存款结构变化。2022年个人存款和定期存款增速明显高于公司存款和活期存款,导致前两者占比上升、后两者占比下降,由于前两者平均成本率更高,占比上升将主动总存款成本率上升。

背后的宏观解释或在于:房地产销售明显下降,居民消费意愿降低,抑制存款从居民部门向企业部门存款流动,叠加企业投资生产活跃度变弱、居民理财回流存款等因素,定期存款需求增加。这一变化在金融数据上亦有表现,2022年,M1与M2剪刀差趋于扩大。

2022年总存款成本率上升的第二个原因在于公司存款利率水平提升。虽然2022年4月与9月存款挂牌利率下调,但效果主要体现在个人存款,公司存款利率不降反升。原因或在于:2022年居民存款强、对公存款弱的局面中,银行对公司存款竞争或较为激烈,助推公司存款利率上升。值得注意的是,公司活期存款平均成本率较定期存款上升更明显,这或与活期存款“半定期化”(活期存款中协定存款、通知存款占比上升)有很大的关系。

通过上述分析很容易理解,5月协定、通知存款利率下调,6月新一轮活期、定期存款利率下调则显得非常合理。据测算,5-6月挂牌利率下调范围较广、幅度较大,对息差压力缓解效果较为明显。以四大行为例,存款成本率有望下降9.66BP,对冲2022年存款成本率上行幅度(约7BP)后仍有2.66个百分点的下降空间,净息差有望因此而提升7.42BP。

结合当前的宏观形势,新一轮存款降息不仅是对2022年存款形势的合理应对之策,还是当前环境下逆周期调节的必要准备。根据东海证券的分析,较大的息差压力削弱银行主动降低贷款利率意愿、利于贷款利率企稳,宏观修复动能减弱抑制贷款利率回升,反映实体经济与信贷供给端的矛盾。本轮存款利率下降将缓解这一矛盾,利于发挥逆周期调节空间。6 月13日,央行已将7日逆回购操作利率从2%下降至1.9%。根据政策利率变动一般会触发 LPR变动的规律,6月LPR大概率将随政策利率下降,这意味着银行业净息差边际改善或将低于此前的预期。

本外币存款利率同时调降背后

在多家国有大行近日下调部分存款利率中,涉及人民币、美元币种;其中,人民币活期存款利率调降5个基点,部分定期存款利率下调10个基点;美元定期存款根据不同期限和不同规模亦有调降,5万美元(含)以上的1年期定期美元存款利率不高于4.3%。

本外币存款利率同时调降,境内境外均有诱因。从境内来看,国内消费疲软、银行息差承压、存款定期化趋势延续等多重因素共振,2022年以来,人民银行多次进行存款利率调降的指导,2023年以来,中小银行明显加快利率调降步伐。从境外来看,一方面人民币存款利率经多次调降,但美联储加息周期下美元存款利率却不断攀升,央行数据显示,境内一年期美元大额存款利率由2022年1月的1.28%快速上升到2023年3月的 5.67%,其他品种大额存款利率也维持同样上涨趋势;另一方面,近期人民币兑美元持续贬值。在岸人民币兑美元自2月2日的6.72至5月17日破七,在6月6日收报7.12。因此,两方面因素或推动本轮美元存款利率调降。

根据中泰证券的测算,此次本外币利率调降累计可缓释行业负债成本3.5BP以上,假设全市场银行均实施此次调降,则在人民币调降中,国有大行和农商行受益更多;在美元调降中,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受益更多。

人民币存款活期/定期存款利率下调预计缓释行业负债成本3.17BP。假设人民币活期存款下调5BP,一年及以上定期下调10BP,其中一年及以上定期占比采用财报中合同现金流口径测算,人民币存款活期/定期存款下调预计缓释行业负债成本约3.17BP,利润将提升约2.9%。

分板块来看,国有大行和农商行受益相对更大;其中,国有大行受益于活期存款占比高,缓释成本约3.4BP,利润将提升3.1%。股份制银行中招行受益于高活期占比,负债成本缓释约3.86BP。农商行受益于一年期及以上定期存款占比高,缓释成本约3.3BP,利润将提升 3.1%。

另一方面,美元存款利率下调预计缓释行业负债成本0.6BP。假设5万美元以上定期存款利率由5%调低至4.3%,5万美元以上一年期美元存款占各银行美元存款的30%,经测算,预计缓释行业负债成本约0.6BP,利润将提升0.56%。分板块来看,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受益相对更大。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美元存款规模较高,受益更为明显,分别缓释负债成本0.61BP和0.82BP,农商行普遍美元存款规模较小,受益最小。

展望下阶段存款政策及利率,随着国有大行调降后,后续中小银行或进行不同程度的跟进,有助于减轻行业整体的负债端压力。2022年4月和9月,国有大行先后调降利率浮动上限和挂牌利率,但彼时中小银行跟进意愿较弱。在2023年4月MPA考核调整后,叠加一季度整体存款增长较好,中小银行陆续进行存款利率补降。本次国有大行调降本外币存款利率,后续中小行有望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再次进行不同程度的跟进,有助于减轻行业整体的负债端压力。

本次调整幅度较小,存款利率仍有下降空间。本次虽然涉及的调降品种较多,但幅度相对较小,从监管和银行自身两方面触发,存款利率仍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居民超额储蓄高增、消费复苏较慢、银行息差压力等多重因素叠加下,一方面,监管层面有动力去持续推动存款利率下降,来保障银行合理利差范围,从而增加银行向实体经济进行信贷支持的动力。另一方面,银行自身方面,资本市场和理财缓慢回暖,居民避险情绪仍位于高位,存款持续高增,在负债端揽储压力较小的基础上,自身也有动力去下调存款定价来保障利差。

总体而言,银行净息差收窄压力逐渐加大导致存款利率持续下调。2023年一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74%,较2022年下降17BP,银行业整体面临较大的息差收窄压力。一方面,在LPR利率下行和新发贷款利率下降等因素的影响下,银行资产端收益下行压力不断加大。另一方面,存款定期化影响下银行负债端成本承压,上市银行整体定期存款占比已经从2021年年末的50.73%上升至2022年年末的53.73%。

为应对息差收窄的压力,2022年以来已有多轮银行存款降息潮。2022年4月中旬,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鼓励部分中小银行存款利率浮动上限下调10BP左右,4月25日起,多家国有大行和股份制银行下调存款利率,5月,部分地方性中小银行跟随下调长期存款利率。2022年9月,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带头下调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活期存款下调 5BP至0.25%,定期存款下调10-15BP;9月末,有上海银行、江苏银行等部分城商行、农商行宣布下调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

2023年4月以来,广东、湖北、陕西、河南等多省份中小银行下调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涉及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大额存单等多个品种。5月初,浙商银行、恒丰银行和渤海银行三家股份制银行跟进下调存款利率。本次利率下调仍由国有大行带动,除了继续下调人民币存款利率外,美元存款利率也有下调,或与美联储持续加息背景下美元存款成本上升有关,2023年3月末,1年以上大额美元存款利率为5.54%,而2022年同期为1.44%。

测算可知,下调存款利率有效缓释银行负债成本。假设各上市银行活期存款利率下调5BP;在定期存款中,1年期及以内、1-5年期、5年期对应利率下调幅度分别为不变、10BP、15BP。经测算此次利率下调能缓释上市银行负债成本2.58BP,贡献净息差2.38BP,提升2023年净利润同比增速2.26个百分点。

但由于各类银行存款结构不大相同,2022年年末,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活期存款占比分别为45.45%、42.68%、35.63%、30.34%,受益程度也存在分化。此次下调将分别贡献国有大行、股份制行、城商行、农商行净息差2.60BP、1.94BP、1.93BP、2.31BP,分别提升净利润同比增速2.49%、1.79%、1.83%、2.34%。

宏观经济复苏的背景下,银行业基本面有望好转。2023年,银行股表现仍取决于宏观经济基本面。随着稳增长政策的发力,实体经济复苏将从对公基建传导至居民消费,银行信贷需求有望受益于此。存款端各项举措呵护银行净息差,息差收窄压力有望趋缓。地产扶持政策落地生效缓解地产风险,经济回暖缓解零售信贷风险,银行业资产质量将稳中向好。

降息的政策信号意义

央行在6月13日一天内同步下调OMO利率和各期限常备借贷便利SLF利率10BP,在银行间市场利率现有利率走廊(上限:SLF利率,下限:超额存款资本金利率)的框架下,相当于压降利率走廊上限SLF利率和走廊中枢七天回购利率,金融体系资金成本将有所下降,有助于促进金融机构在资产端让利实体。

OMO利率调降,预期MLF利率随后将跟进调整。OMO利率和MLF利率均属于政策利率,短端OMO利率直接影响DR007等货币市场利率,对应到银行向央行借款和主动负债的资金成本,MLF利率直接影响LPR,对应到银行资产端信贷市场利率。2018年以来的OMO和MLF利率的调整来看,只要OMO利率调整,MLF利率基本会在一个月以内同方向同幅度调整。根据东方证券预期,MLF最近的一个调整窗口也就是6月15日同步调整的概率较大,后续LPR报价跟进调整概率也较大。

降息时点略超预期,政策信号意义值得关注。此前一周在利率自律机制的引导下存款挂牌利率开启新一轮调降,市场对于政策利率调整就有所升温,但OMO和SLF利率调降的时点还是略超预期,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第一,随着一季度需求的集中释放,二季度经济数据和金融数据边际上有走弱的趋势,调降政策利率有助于传递稳增长信号稳住市场预期,稳定企业家及消费者信心,减弱对投资和消费负向反馈。第二,监管进一步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为企业部门减负改善盈利水平,提升增加资本开支意愿。第三,基于地产当前的压力、居民提前还款对于银行资产负债表构成的压力,以及房贷利率仍然偏高的现实,我们预期后续较大概率会调整5年期LPR引导房贷利率下行。

央行在呵护银行利润表压力维护金融稳定的同时让利实体,需求侧政策可期。2023年一季度,银行业全行业净息差为1.74%,近年来第一次跌破监管合意水平1.8%,银行业面临较大利润表压力,此前一周,人民银行自律机制先调整了存款挂牌利率呵护银行负债端,OMO利率调整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银行负债端压力,为后续通过MLF引导LPR和贷款利率下行做了前置性准备,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因让利实体导致的息差和利润表压力,此外随着经济动能有所趋弱,后续需求侧政策的预期也有所增强。

4月以来,信贷和经济数据转弱,引发市场对复苏斜率的担忧,但东方证券认为“弱复苏”的格局未变,政策层面也存在空间,如近期政策焦点之一可能在于压降银行负债端成本,而保持一定的息差有利于“宽信用”。向后看,疫后经济复苏的宏观背景下,银行基本面压力逐步好转是必然趋势。目前,板块估值和基金仓位仍处于历史底部,后续基本面向上有望驱动板块估值持续修复。

金融数据显示信贷供需双弱格局延续,经济处于弱修复状态。OMO降息后LPR有望下降,存款贷款跟随式对称性降息,银行息差有保护,风险有改善,有利于银行股。

浙商证券以“息差有保护、风险有改善”对此次降息进行了点评,存贷款跟随式对称性降息,银行息差有保护、风险有改善,利好银行基本面。

OMO降息后LPR有望下降:6月13日,7天期逆回购操作中标利率1.9%,较上一交易日中标利率下降10BP。OMO降息后,6月MLF和LPR大概率迎来下调。参考2022年8月OMO降息10BP后的LPR利率降幅,我们预计2023年6月1年期LPR下调5BP,5年期LPR下调15BP。据此测算,预计潜在LPR降息对银行单季度息差影响大约为6BP,其中,3BP在2023年体现,3BP在2024年体现。

存款利率下调有望充分对冲:2022年9月以来,在监管的引导下,存款利率经历三轮下调,考虑存款定期化影响后,我们预计存款利率调降对息差的改善幅度在6BP左右,基本可对冲潜在LPR降息对息差的影响,且存款利率调降对息差的支撑基本在年内体现。展望未来,为应对息差压力,银行存款利率有望继续下调,从而形成“存款-贷款-存款”的对称降息过程,息差下行斜率有望显著减缓。

宽松政策发力助力风险改善:随着降息等宽信用、稳增长政策的发力,经济下行压力有望得到缓释,助力银行风险端压力改善,利好银行基本面。

银行净息差预计已处于探底期,一方面,二季度信贷增速或放缓,对公贷款利率有望企稳;另一方面,存款成本方面政策密集出台,银行负债成本有望下降。总体来看,银行业经营拐点已至。国有大行在2022年9月降息后再度下调存款挂牌利率,叠加后续其他银行的陆续跟进,本次降息有利于降低行业负债成本、稳定净息差水平,同时也有利于引导存款流向消费、投资等领域,提升经济活跃度。

展望2023年,“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仍是发展经济的总基调,精准有力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金融对国内需求和供给体系的支持力度、持续推动金融风险防范化解等将是2023年重点工作任务。对于银行业来说,第一,建立首套住房贷款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对于推动地产需求端回暖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保交楼”、“三支箭”等房地产政策的加速落地有助于化解房地产风险,利好银行资产质量改善;第二,伴随“稳增长”、“促消费扩内需”等政策与优化调整疫情防控措施的深入推进,宏观经济预期向好,各市场主体活力将得到有效激发,行业景气度有望提升,银行业估值修复可期;第三,中特估背景下,央企考核中新加入ROE与营业现金比率等指标,银行板块基本面稳健,高分红,低估值,安全边际高,随着经济企稳修复,经营质效有望提升,中长期来看ROE具有继续上行的潜质,估值重塑空间大。

关键词:

相关阅读